鞋子莫名染上其他颜色?PFI的专家为您解读如何预防鞋子的颜色渗透

生产出来还没来得及出售的鞋子,或买来还没穿过几次的鞋子,在鞋面或鞋底上莫名其妙地染上了别的颜色。或者白色的鞋帮与深色的鞋底的交界处,渐渐出现了颜色的渗透。

相信曾有鞋子的生产者或者消费者遇到过如下情况:

  • 生产出来还没来得及出售的鞋子,或买来还没穿过几次的鞋子,在鞋面或鞋底上莫名其妙地染上了别的颜色。
  • 或者白色的鞋帮与深色的鞋底的交界处,渐渐出现了颜色的渗透。

这些现象都与颜色迁移性有关。什么是颜色的迁移性,它是如何发生的、该如何进行检测、以及如何预防呢?让我们PFI的专家为您详细解读。

1.何为鞋子的颜色迁移?

鞋子色迁移是指在生产、运输、储存及使用过程中,鞋子的帮面材料(如皮革、化纤等)中的染料或颜料分子从一种材料转移到另一种材料上的现象。

2.色迁移的成因有哪些?

1) 染色工艺

  • 如果鞋子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质量较差的染料,这些染料可能无法牢固地附着在鞋子材料上,从而容易发生色迁移。
  • 此外,染色工艺也至关重要。不恰当的染色方法,如染色时间不足、温度控制不当等,都可能导致染料与材料结合不充分,增加色迁移的可能性。

2) 材料

某些材料(如皮革和橡胶)之间会存在相容性问题,染料或颜料可能会从一种材料迁移到另一种材料中。

3) 助剂

在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助剂(如柔软剂、防水剂等)可能会与染料发生化学反应,溶解染料,从而产生游离色素。这些色素在高温、高湿度等条件下更容易迁移。

4)固色工艺

固色处理是防止鞋子掉色和色迁移的重要环节。若固色工艺不完善或处理不到位,染料就无法在材料表面形成稳定的附着,就容易出现色迁移现象。

3. 鞋子的颜色迁移的测试方法

1)贴合法

将鞋子上的两种不同的单一材料或层合材料紧密接触,放置在两个玻璃板之间,施加的压强为(5.2±0.5)kPa。将组合样放于(60±2)℃的黑暗环境中下放置规定时间,然后试样与未经试验的对照样相比,检查颜色迁移情况。采用标准:

  • ISO 17701:2016 Footwear — Test methods for uppers, lining and insocks — Colour migration
  • GB/T 3903.42-2019鞋类 帮面、衬里和内垫试验方法 颜色迁移性

2)老化法

将整鞋放入高温或高温高湿环境中放置规定的时间,然后与未经试验的鞋子比对,检查任何颜色迁移情况。采用标准:

  • ISO 20870:2017 Footwear — Ageing conditioning
  • GB/T 3903.7-2019鞋类 整鞋试验方法 老化处理

4. 如何预防颜色迁移性的发生?

1)材料和染色

  • 生产时可选择高色牢度染料,确保染料与材料结合牢固。
  • 耐迁移颜料(如某些高分子颜料)可有效减少颜色的迁移。

2)优化染色加工工艺

  • 在染色过程中,严格控制助剂的使用量和工艺参数,以减少染料的析出。
  • 材料在染色后使用固色剂充分固色,增强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。对皮革鞋面可采用铬鞣固色或复鞣处理。对于合成革,可采用高温定型或紫外线固化工艺,提高染料的稳定性。
    • 对皮革鞋面可采用铬鞣固色或复鞣处理。
    • 对于合成革,可采用高温定型或紫外线固化工艺,提高染料的稳定性。
  • 材料在染色后可通过水洗的方式,去除游离染料及染料残留。
  • 某些染料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容易分解,应注意控制pH值,避免染料水解导致色迁移。

3)优化后处理工艺

  • 喷涂防迁移助剂:如硅油、氟系防水剂等,形成保护膜,减少染料析出。
  • 高温定型:某些合成材料可通过加热使染料更稳定地固定在纤维中。
  • 紫外线(UV)固化:适用于部分合成革,增强表面涂层的耐迁移性。
  • 添加隔离层:在鞋子的帮面和底材之间添加一层隔离材料,可以阻止染料或颜料的迁移。

鞋子颜色迁移是一个复杂的质量问题,它不仅影响产品外观,还可能会影响到对鞋子的使用体验,若您有这方面的疑问,请与我们的专家团队联系,获得更详细的解决方案。

分享此文章

其他文章